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患者PICC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护理对策

请输入课题关键词,搜索相关范文

文档下载

网盘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Bxrf024Ndqsd2ATIKzIGYA

提取码: oigv


部分内容展示

摘要:目的:探讨患者PICC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护理对策,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使用PICC导管的患者144例(感染组48例、未感染组96例),分析患者PICC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护理措施。结果:根据SPSS分析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有年龄、季节、基础疾病、静脉炎史、穿刺次数、穿刺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导管堵塞、穿刺操作熟练度(P小于0.005),将这些因素带入Logistic回归模型中得出PICC置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有础疾病(2.827)、穿刺次数(4.594)、穿刺时间(3.154)、导管留置时间(6.285)、导管堵塞(8.356)。保护因素为穿刺操作熟练度(0.730)。结论:基础疾病、穿刺次数过多、穿刺时间过长、置管时间过长、导管堵塞等因素会增加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风险,降低感染风险的对策有:按照规范进行PICC导管维护操作、预防PICC导管穿刺部位的感染、对PICC导管相关内容进行培训。
关键词: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护理对策;更多范文
护理论文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PICC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医学临床。PICC导管一方面因为PICC导管容易固定、相对于其他方式更为方便、不容易脱出、液体流速稳定等特点,避免了因为频繁的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心理上和身体上的伤害,降低了刺激性药物对血管的伤害[1]。另一方面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患者维护不合理都会造成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例如患者在家置管期间不小心让水进入到敷贴中,而其有没有进行敷贴的更换从而引发感染,因此需要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共同提高认识。因此,笔者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使用PICC导管的患者144例(感染组48例、未感染组96例),就PICC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护理对策展开了探讨,希望可以对PICC的发展贡献一丝绵薄之力。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使用PICC导管的患者825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了PICC导管感染的患者有48例,感染比例为0.58%。
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选择标准[2]:(1)年满18周岁;(2)置管地点为病房或诊室;(3)患者病情诊断符合相关规范,并且置管前没有发生感染情况。
排除标准:有导管过敏、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有血栓疾病史、穿刺点有皮肤破损者、严重出血病史等。
基于以上标准,笔者随机选择选取96例PICC置管患者的病例作为未感染组。感染组选取48例,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3例,60岁以下15例,60岁以上(含60岁)33例,小学及其以下18例、中学22例、大学及以上8例。未感染组中男性62例、女性34例,60岁以下患者52例,60岁以上(含60岁)患者有44例,小学及其以下有37例、中学有43例、大学及以上有16例。

  • 添加微信,提供课题关键词,帮你找

猜你喜欢

热搜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