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姜文导演的院线上映电影的传播与效果研究

请输入课题关键词,搜索相关范文

文档下载

网盘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Qo2OLQECm87gh2qUl0-cuA

提取码: hx4a


部分内容展示

姜文导演的电影作品目前虽仅有六部,但都具有较大的商业认可度与艺术研究价值,因此备受学术界关注。笔者选择姜文导演的院线上映电影的传播与效果进行研究。论文首先对作者电影理论进行概述,然后分析姜文的导演历程, 对主要的院线电影作品进行分析。姜文导演院线上映电影的艺术特征分析,对艺术表现特征进行分析。对于其电影的传播途径和方式进行分析,然后具体探讨电影的传播效果。最后是姜文院线上映电影传播的思考,分析其电影传播的独有特征,从而为给中国的同类电影、导演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姜文;导演;电影;更多范文
传播论文
“作者电影”理论是重要的电影创作理论和电影批评模式之一,该理论首次提出可追溯至1954年1月,在20世纪60年代保持高昂的发展势头,70年代至80年代在西方电影理论界的影响逐渐弱化,爱•巴斯科姆曾指出:“对一种理论的检验在于它是否产生了新的知识。‘作者’理论产生了大量的新知识,但却是一种非常片面的知识,而且其中大量全然不为人所知。现在所需要的是一种把导演置于整体环境中的电影理论,而不是一种假定导演的发展只靠内部动力的论。”90年代在西方电影学者的重新审视之下,“作者电影”理论再次焕发出新的活力,并影响至今。
“作者电影”理论在20世纪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并于20世纪7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不断扩大影响范围。但这一时期中国处在“与世隔绝”的状态之中,并没有能够从一开始就接触到并接受、运用这一电影创作理论。随着中国对外开放进程的逐步展开,这一来自西方电影创作的成熟理论与美学思维逐渐传入了中国,对中国电影的创作产生了越来越深入的影响。正如导演戴锦华所说:“恐怕没有比‘作者论’更深刻地影响第四代、第五代创作的了。至少在整个80年代,每一个中国大陆电影导演都在追求成为‘电影作者’,而且作者论的精髓:导演中心、编导合一,在第五代出世之后一度空前地强有力:导演纷纷介入编剧过程;甚至一些商业片导演也在追求自我命名、建立自己的序列。”

  • 添加微信,提供课题关键词,帮你找

猜你喜欢

热搜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