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傅满洲博士”系列电影中的“黄祸”形象

请输入课题关键词,搜索相关范文

文档下载

网盘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ygQMvNroXZeWXUVjAHGBsg

提取码: n7gx


部分内容展示

伴随着文化交往以及自我认知的需要,各种文明中都充满着关于异域的想象和知识,西方社会也不例外。长久以来,西方社会中就流传着各种关于中国、中国人的表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黄祸论”喧嚣一时。西方社会从人种、道德、经济、军事等方面鼓吹黄种人的低下、卑劣以及可能给西方文明带来的毁灭性打击。他们幻想着黄种人在西方的启蒙下觉醒,掌握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技术以及军事技术,籍着与生俱来的残忍嗜杀的本能以及无以计数的浩浩人群,踏上了种族战争、征服世界的旅程。由于鼓吹者大都是世界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如德、俄两国的皇帝,长期把持中国海关的英国人赫德,美国总统老罗斯福等,“黄祸论”在欧美世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以黄种人其中多为中国人征服西方为主题的“侵略小说”出现在英、美、法、澳、加等国文坛,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更多范文
“傅满洲博士”系列电影中的“黄祸”形象
1912年,英国通俗小说作家萨克斯·洛莫尔(一译罗墨)(Sax Rohmer)开始创作有关“傅满州博士”的系列小说,洛莫尔的《傅满洲博士之谜》(1913)出版。傅满洲的形象,一个阴险狡诈的中国人,成为20世纪西方想象中近在西方的“黄祸”的化身。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傅满洲———一个“中国恶棍”的形象诞生了,成为近一个世纪间西方最著名的“黄祸”的化身。
“黄祸”论起源于欧洲,其发端可以追溯到当地人对亚洲鞑靼人进攻欧洲的恐惧记忆。而从“启蒙时期”开始,厌恶东方(主要是中国)“专制”、“野蛮”、“封闭”的文明优越感,逐渐在西欧形成。18世纪末,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等学说的提出,客观上起到了为“黄祸”论火上加油的作用。19世纪初,英国驻马来西亚总督拉斐尔斯危言耸听地叫嚷东南亚的华人移民在“建立第二个中国”,则意味着西方在东南亚的排华实际是“黄祸”论的延伸。
傅满洲代表着西方人心目中关于那些中国移民的想象,他们阴险、狡诈、凶残,他们已经深入西方社会,并在自己的唐人街建立了一个随时准备颠覆西方世界的黑暗帝国。洛莫尔创作的“傅满洲博士”,成为一个世纪间西方大众文化中“黄祸”的形象代表。洛莫尔在1913到1959年间,一共写过以傅满洲博士为主要反面人物的13部长篇小说,3部短篇小说和一部中篇小说。在所有这些小说中,傅满洲的主要活动便是施行谋杀与酷刑。他发明了各种稀奇古怪的谋杀方式,诸如利用毒蛇、蝎子、狒狒等动物或利用高科技手法配制的毒药,而所有这些谋杀手法,又都带有明显的所谓的“东方的野蛮色彩”。
洛莫尔的《傅满洲博士之谜》(1913)出版,使他和他的人物都一举成名。小说销售了上百万册,被翻译成10多种语言。

  • 添加微信,提供课题关键词,帮你找

猜你喜欢

热搜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