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针灸结合推拿手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

请输入课题关键词,搜索相关范文

文档下载

网盘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gjjsIG1VsuLiyAlvxPQejw

提取码: de20


部分内容展示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推拿手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寻找最佳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我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就诊的90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法配合推拿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PSQ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结合推拿手法治疗失眠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  针灸  疗效;更多范文
针灸结合推拿手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
失眠属于功能性疾病,主要是指睡眠的开始和(或)持续阶段发生障碍,致睡眠时间和(或)质量达不到个体需求而影响日间功能的主观症状。2017年中国青年睡眠报告显示仅有11%的人能“一觉到天亮”,而其余76%的人均表示入睡困难。失眠属中医“不寐”、“不得卧”范畴,病机总属“阳不入阴”,治疗多以调节脏腑阴阳为总则。近年来中医采用针灸、推拿等传统手段治疗失眠,均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1]。本文研究针灸结合推拿手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本组90例患者于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我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就诊患者中进行选取。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2岁,平均年龄(42±30)岁;病程3周-10a。对照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9岁,平均年龄(42±27)岁;病程3周-10a。所有患者治疗前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观察,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睡眠质量差,白天精神不佳,晨起无力,头颈及全身不适等症状。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3]中失眠的诊断标准:①睡眠障碍为主要症状,并伴有难以入睡、入睡易醒、多梦、早醒、醒后难以入睡,及醒后周身不适、头部不适等其他症状;②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③睡眠时间减少及睡眠质量下降所造成的患者精神抑郁或自然人社会能力降低;④剔除由于个体精神或其他病因所引起的继发性失眠。
①符合中医、西医诊断标准;②西医确诊为原发性失眠;③中医确诊为不寐;④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评分≥7分;⑤患者意识清醒,无失语、智能障碍,理解量表内容并配合临床治疗;⑥既往无传染病史、无高血压等家族病史,无精神病史;⑦无晕针历史;⑧近一周未曾接受口服镇静安眠类药物或其他助眠治疗;⑨年龄≥18岁,≤65岁;(10)知情同意者。
①不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者;②已确诊的神经系统及(或)其他系统病变的患者;③精神病患者;④孕妇、未成年及年龄>65岁的患者;⑤凡是已产生对安定类药物依赖者(偶尔服用安定者则需停药7天以上);⑥晕针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接受针刺与推拿治疗者;⑦皮肤严重破损者;⑧有其他重大疾病者;⑨无法坚持治疗者。
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结合推拿。选穴: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针刺主穴均为百会穴、四神聪穴、神门穴(双侧)、三阴交穴(双侧);配穴:头维穴(双侧)、印堂穴、风池穴(双侧)。针对失眠临床中医分型增加心俞穴(双侧)、脾俞穴(双侧)以补益心脾。推拿选穴为头面部腧穴:百会穴、四神聪穴、安眠穴(双侧)、睛明穴(双侧)、风池穴(双侧)、翳风穴(双侧)、头维穴(双侧)、神庭穴(双侧)、印堂穴、太阳穴(双侧)、攒竹穴(双侧)、鱼腰穴(双侧)、角孙穴(双侧)及部分背俞穴等。

  • 添加微信,提供课题关键词,帮你找

猜你喜欢

热搜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