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下载
网盘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SlySeNX0BvCbHbOUAqyx-A
提取码: ej1f
部分内容展示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大隐静脉等)置管,使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方法。与其他中心静脉导管相比较,PICC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易被接受等优点。目前,PICC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肠道外营养、抗感染治疗等领域。但是在PICC使用过程中,若维护不当,会出现血栓、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并发症,而导管堵塞是PICC非计划拔管最主要原因,因导管堵塞导致的非计划性拔管率高达18.18%,非计划拔管不仅会增加患者治疗费用,而且会影响治疗效果。
PICC常见并发症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各种并发症将会影响导管使用效果和留置时间,因此,医护人员了解影响各种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显得非常重要。大量研究表明PICC常见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机体功能、疾病种类、导管类型、导管型号、穿刺点位置、维护方式等多种因素相关。维护方式也可能影响PICC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化疗间歇期若由未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导管维护,维护方法不正确或维护不及时都易发生PICC相关性并发症,有关研究显示,住院护理PICC并发症发生率为21.67%,而居家护理PICC并发症发生率高达44.44%;也有研究表明采用常规护理维护,PICC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为11.11%。有效的导管护理和指导可减少PICC相关性堵管的发生率,延长留管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针对以上问题,笔者针对picc相关性堵管护理个案进行了分析,为预防和控制picc相关性堵管发生率提供参考依据,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3.1自动复位
导管异位是PICC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6%~10%。患者手臂的运动、体位的变化、呼吸都会影响到导管末端的位置,导管末端甚至会自动发生移动。同时由于PICC导管在血液中呈漂浮状态,异位的头端也有可能随着回心血流、液体输入、重力因素等自动复位到上腔静脉。因患者起初拒绝拍摄胸片,故采用自动复位法。有研究表明,PICC异位至颈内静脉,予退管2~5cm后间断输液,导管头端可自动回复至上腔静脉。患者置管深度为48.5cm,予退管2cm后回抽仍无回血,再次退管至置管深度为45cm时仍无效。经劝说患者同意摄片,拍摄胸片示中心静脉导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内靠近右心房连接处,导管位置正常。
3.2溶栓治疗
因患者的血小板低下,有出血的可能,选用小剂量的尿激酶进行导管内溶栓。本例患者选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00U/ml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操作方法:去除肝素帽,接一盐水预冲的三通,先用20ml空注射器用力回抽5~10ml使管腔成负压,然后关闭此通道,将盛有2000U/ml尿激酶的5ml的注射器迅速开通,借助负压作用使尿激酶液进入,20min后回抽,如此反复。切忌用力向管腔内强行推注溶栓药,以防血栓脱落后形成血管栓塞。2h后导管内抽出暗红色血丝,导管恢复通畅。保留导管内尿激酶,24h后抽出导管内残余尿激酶液,可见回血,进行静脉输液,管路通畅。
3.3导管维护
本例患者因血小板低下不宜使用肝素封管,单独使用生理盐水作为封管液。考虑到患者已有血栓史易再次引起堵塞,1w内用40ml生理盐水进行封管。在输液过程中每12h及输液完毕均给予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正压封管,冲管时可转动导管的外露部分。而正压封管也是预防导管堵塞的关键。妥善固定导管,避免受压、弯曲,定期检查并记录导管的位置和长度,发现异常时及时处理。更换敷贴时,顺向心端揭开,将留在体外的导管“S”形或弧形固定。
3.4心理护理
白血病患者需要长期的输液化疗治疗,在心理和经济上都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一次PICC置管的费用也要在2000元左右。所以作为医护人员要充分的理解和体谅患者的心情,多鼓励患者,增加患者的信心,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同时要详细的告知患者出院时应如何保护好PICC导管,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宣教,提高患者的护理意识。教会患者每天对导管进行观察,一旦发现导管内出现新鲜血液或者血凝块需及时报告护士。根据患者意识及病情变化必要时予以保护性约束,防止其过度活动置管肢体导致意外拔管。在严格执行每一个护理环节时,护士及时观察,细心看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