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写作 >

专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小技巧

课题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在确定课题前,必须对学术史进行梳理,了解其学术动态。具体地说,在选题时,应该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为什么这个题目会有兴趣?那么选择这一课题的依据是什么?其次,这一课题的研究水平如何?请求学生不仅要了解国内学术动态,还要具备国际视野;第三,我该怎么办?也就是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他人研究的不足,而自己可以深入的地方。
 
论文写作

三题合一、三个层次与论文评价

优秀选题应是三个主题的有机结合,即时代性主题、现实性主题、学术性命题。
 
第一,把握“时代主题”。媒体自身无疑具有强烈的时代气质,它是我们把握时代脉搏,探寻时代气息的重要途径,而传媒学术论文也不能完全脱离这种“时代意识”。当代媒体产业化、媒体伦理、媒体公共服务等问题,都是一个时代的核心话题,也许这一时代的话题更具时代性。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选题虽然是常规,但每个时代都有其核心关注的主题。能不能抓住时代主题,是检验研究人员敏锐程度的重要标准,媒体研究人员必须对不同时代主题有清醒的把握。还要抓住“现实问题”。媒介学术论文选题的关键是,研究内容是否以问题为出发点,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是否在所有现实问题中抓住了最重要、最紧迫的问题。今天,新闻业者从“白领”逐步走向“蓝领”,研究的现实问题也从他们所发挥的力量问题,转向了新闻业者的生存保障问题。
 
三是把握“学术命题”。“学术命题”是指学术发展过程中沿着一定学术轨道展开的命题,它往往体现着学术的前沿性、独特性和深刻性。从前沿性的角度来看,如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研究,是一个具有动态价值的前沿问题,同时,我们也发现,目前一般的前沿研究较多,实质性的前沿研究(如对媒介内容的跨屏研究)较少,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在学术上鞭策自己站在“前沿”,又要在前沿研究中求深洞见。比如我们对传统地域和传统媒介领域的研究,就比较独特性,而对西藏、新疆等特殊媒介区域的研究,则很少涉及宗教媒介等特殊媒介领域。对于深刻的问题,我们的研究有时不能贪多求大,更不能吞吞吐吐,对于同一命题,要不断激发自己提出有启发意义的想法和观点,不能安于现状、一成不变、一成不变、一成不变。
 
当我们阅读媒体学术论文时,经常会发现一些观点缺乏逻辑、材料缺乏观点、思想缺乏思考的文章,而这一切都源于思维的清晰与表达的层次缺乏。作者认为,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无论从哪里说起,怎样展开,都必须有三个不可或缺的叙述层次,即“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
 
我们所说的“为什么”,是指对研究背景和问题本身的分析;“什么”,是指对研究对象和概念本身的界定;“怎么样”,是指对问题的呈现和解决的方法、策略和对策等等的叙述。优秀的媒体学术论文,对“为什么”的揭示是到位的、深入的,对“是什么”的揭示是准确的、清楚的,对“怎么样”的提供是有针对性和有效的。
 
就“媒体内容低俗化”问题而言,我们从写作思路出发,首先要提出“是什么”这一概念,即“低俗化”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各种低俗化的现象和危害,这些都需要在“是什么”的层次上进行清晰而准确的描述。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媒体低俗化问题产生的原因,从“为什么”的层面进行探讨,如媒体过度追求产业化、媒体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内在矛盾,以及行政监管与法律监管不够严格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如何从政策、法律、社会舆论监督、媒体自身道德自律等各层面对“怎样”进行监管与约束,针对低俗化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有效对策。
 
叙述的三个层次即“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对应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维度。若在学术文章中,对问题的提出不够明确,对概念的解释不够到位,对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够有效,这样的文章自然浅显、层次不高。
 
学术论文最容出现的问题,概括起来有三类:炒冷饭、掉书袋、赶时髦。
 
所谓“炒冷饭”,就是写文章主题陈旧、老套、常识过多。例如现在如果还简单地把新闻5 W问题拿来重复分许或套用这一理论,显然就是“炒冷饭”的作法。尽管研究领域没有禁区,但如果研究者没有新的见解、创见,只是简单地重复已经反复讨论过的问题,局限于旧的话题、旧的领域、旧的方法、旧的材料、旧的观点,很难说研究者触及了学术的核心。
 
我们所说的“落袋为安”,是指写文章时,多用引语、简单摘录、堆砌各派的观点和主张,或简单去论证前学者所说的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唯独缺乏研究者自己的视角和自己的创见,这就是典型的“六经注我”。这样的研究只相当于研究生的开题与中期评估工作,一篇优秀的传媒学术论文不能仅仅做简单的梳理,没有观点的提炼,即使在梳理的过程中也要提出见解和创新。「理论、模式、方法是我们研究问题的工具,写文章,不是把专业知识普及给读者,更不是把知识、理论罗列在文章里,而是要我们用一些理论、模式、方法去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所谓“赶时髦”,就是写文章时,喜欢顺势而为,顺势而为,顺其自然,顺其自然,顺其自然,顺其自然,顺其自然,顺其自然,顺其自然,顺其自然,顺其自然,顺其自然,顺其自然。对经典的敬畏,对文献的敬畏,对新名词新概念的敬畏,是研究者应有的研究态度;而把对经典的敬畏转化为
“炒冷饭”、“丢掉书包”、“赶时髦”,则成了需要我们警惕的传媒学术文章多发的问题。
 
对于学术论文的评价尺度,可以在“现实的”、“历史的”、“理论的”、“实践的”四个维度的交叉中进行判断。
 
事实的维度与历史的维度互为一对相互融合的评价尺度。「实然」是指文章基于实然、立足实然、回应实然的问题,而非基于现成的概念或方法。比如,国际传播的西化,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的提高,中国传媒软实力的增强,这些都是重大的现实问题。诚然,同样的问题,不仅需要现实层面的回应与叙述,若说「现实」维度更强调问题意识,则「历史」维度更强调对问题的深度解读。历史和现实往往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可以借鉴。唯有置于历史的长河中观察,文章视角的定位才会更加精确,“现实”与“历史”这两个维度不可割裂。如传媒产业、社会文化、公共服务均衡等问题,既是现实问题,又是历史问题,只有放入历史中,审视同类现实问题的历史演变,才能更深入地探讨现实问题及对策。
 
"理论"与"实践"这两个维度是相互融合的评价尺度。本文在“理论的”评价尺度上,需要特别注意是否提出了新的理论观点,开拓了新的理论领域,运用了新的研究方法,发现了新的研究材料。这些新的视角、新的理论、新的方法,当然都是建立在对已有的观点、理论、领域、方法的深刻把握基础上的。除了重视“理论”的思考与创新外,有些文章还需要注意关注“实践”的维度,对传媒实践的反应,尤其是要看文章对传统媒体实践在实用性和有效性方面的反应程度,要看这些文章是否对当前正在运行的传统媒体时代有借鉴意义。假如说我们在“理论”的维度上鼓励探索“新”,那么在“实践”的维度上我们鼓励探索“迫”,鼓励文章提供媒体实践中急需的观念、思路和方法。

  • 添加微信,提供课题关键词,帮你找

猜你喜欢

热搜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