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特泥河土壤中全钾的测定与分析

请输入课题关键词,搜索相关范文

文档下载

网盘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JJo2p1dkjh10OVym7IsC1g

提取码: qtz6


部分内容展示

特泥河位于呼伦贝尔境内,地处特泥河牧场中。特泥河土壤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呼伦贝尔草原土壤质量的重要方面。呼伦贝尔草原近年来受到大面积的土壤侵蚀,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钾是土壤中含量较大的元素之一,通常以不同的钾离子的形式存在于土壤中,影响着植被的生长和周边物种的生存,对水质量的影响也较大。本文选取特泥河土壤作为研究试样,对其中的全钾含量进行测定,以观察特泥河土壤中全钾的分布以及变化特征,以了解特泥河乃至呼伦贝尔草原土壤的质量。试验结果显示,呼伦贝尔境内的特泥河土壤中的全钾全钾变异幅度较大。原状土壤中全钾含量下层显著高于表层,复垦区内土壤同样表现为表层比下层低,但是差异不明显,而且复垦土壤的表层全钾显著高于原状土壤的表层含量。

关键词 呼伦贝尔 特泥河 土壤 全钾 测定;更多范文
特泥河土壤中全钾的测定与分析
钾元素是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元素,也是人体健康的必要元素。钾在土壤中主要以钾离子的形式存在。钾是植物吸收量最多且土壤中含量最高的大量元素之一。植物所需钾的主要来源是土壤中不同形态的钾。土壤中的钾有水溶性钾、交换性钾、非交换性钾和矿物钾四种形态。水溶性钾、交换性钾是植物可以直接吸收利用的钾,称为速效钾。速效钾是土壤钾素的现实供应指标,是土壤钾库中最活跃的组分。全钾是上述四种不同形态钾的总和(林大仪,2002)。各种形态的钾素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在共同维持动态平衡的基础上对植物的有效性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呼伦贝尔市位于内蒙的东北部,浩瀚的大兴安岭林区和辽阔的大草原分布境内,素有“绿色净土”之称。但随着人们的不合理活动,缺乏防治措施的森林采伐,开荒种地、开矿筑路等造成水土流失逐年加重,对牧业、农业生产的发展已向制约因素发展,对群众的生活和城镇安全造成威胁。由于呼伦贝尔市具有独特的地形地貌,复杂多变的气候类型,以及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其丰美的草原养育着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等39个草原民族,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草原牧业区;其浩瀚的森林构成中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对维护下游生态安全具有极其重要作用;境内发育着的克鲁伦河、伊敏河、海拉尔河、额尔古纳河等3000余条河流和500余个湖泡,已成为我国东北三省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对保障下游1.8亿人口的水源供应与生态稳定,促进中国北方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大约有70%的天然林被过度采伐,不仅导致林线上移,林窗扩大,林种单一,林分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区内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功能逐年下降,而且最明显的后果是林窗扩大后,林下生境严重旱化,许多喜荫生环境的物种如苔藓、地衣、蕨类植物等受到威胁,导致地表水土保持作用减弱,水土流失加剧,危及生态安全。其次,由于过度放牧与盲目垦殖,草地退化面积已占到可利用面积的60%以上,而且每年仍以6.9%的速度在扩展。进入21世纪以来,该区河流水量减少、湖泊干枯现象日益严重,湿地面积比80年代前净减少20%以上,全国第五大淡水湖—呼伦湖水位连续下降1.8米,2005年最低下降2.4米,达到40余年的最低水位,主体湖面平均减少320平方公里,湖水水质也由20世纪60年代的淡水标准。降为半碱标准。特别是被誉为“自然之肾”的大面积湿地资源的急剧减少,导致湿地抗洪调蓄和自然净化功能逐年衰退,土壤侵蚀正在逐渐加剧。严重威胁生物多样性和呼伦贝尔的生态安全。呼伦贝尔草原作为全国最好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是全国最好的草原,驰名中外。已非“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近二十几年来,由于全球性的气候干旱和牧区人口增加,呼伦贝尔草原人为活动频繁,人们只利用,不建设,少保护,长期掠夺式经营利用,草原植被得不到恢复和更新,促使原本脆弱的草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其中沙质草原已有很大一部分发生了沙漠化,给当地的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危害。大面积草原的沙化退化,不仅严重威胁着呼伦贝尔的生态安全,而且影响着东北乃至华北地区的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

  • 添加微信,提供课题关键词,帮你找

猜你喜欢

热搜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