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唯识宗的兴起与衰败研究

请输入课题关键词,搜索相关范文

文档下载

网盘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F_FeuftcOP08SWsvAxNpjA

提取码: mc2w


部分内容展示

唯识宗,中国佛教宗派之一,玄奘留学印度,学成归来译经收徒,在自己和徒弟窥基的努力下,完成了唯识宗的理论构建。从此,唯识宗便在中国大地上传承下去,唯识宗在中国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唯识宗是一个重理论的宗派,其理论中有较多核心思想与我国传统文化很难融合而得不到广大人民的认同,被众多信仰者拒之门外。唯识宗传入中国的方式是屈身求存,这种融入方式使佛教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存下来,也使佛教的一些理论思想在大众传播的过程中较为缓慢。尽管如此,中国唯识宗理论仍代表了整个东南亚的唯识学的概貌,对唯识宗的兴起与衰败的研究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唯识宗   兴起   衰败   发展;更多范文
文化论文
唯识宗认识论归属于宗教学领域,极具哲学色彩,所以哲学和宗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唯识宗认识论所面临的问题。哲学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高深的学问。这个高深可以从两方面理解,第一,哲学的相关理论较为难理解,非哲学研究者较少接触,有距离感。第二,大众认为哲学对生存而言功用性较少。这两个问题是哲学面临的非常显著的问题,甚至威胁到哲学的发展。社会上普遍存在“宗教是迷信”的思想,使宗教学面临的境况更是困难,从而问题显得更为严峻。宗教学较少出现在大众的视线里,由于相关知识的空白,人们对宗教学的认识还停留在朴素的猜测上。在这种哲学、宗教学不被看好的大背景下,唯识宗认识论作为一种宗教哲学,面对前述的问题显得颇为尴尬,出现了一种不难理解的怪现象——喜欢之人视若珍宝,不了解之人则像对待观看电视节目的过程中突然跳转出广告,躲之不及,恨得马上调到其他台去。就这样错过了一门有用的学问,一道新奇而又独特的景色,这是很可惜的。唯识宗的思想有其独特的视角,本文主要对唯识宗的兴起与衰败进行研究,着重探讨唯识宗产生的原因、发展的过程以及衰落的原因,以求对唯识学的研究有所裨益。
佛教在初传中土之时,被看成与我国传统道术相似。魏晋时期,译经逐渐增多,特别是般若系经典的大量译出,由于受到社会上广为流传的玄学思潮的影响,当时的佛教学者多以玄学观点去理解佛教般若学。到南北朝时期,佛教学者转而重视讲经论典,专攻不同经论之风大盛,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经师、论师,并基于对不同经论的讲解而形成了观点各异的不同学派,如成实师、涅槃师、毗昙师、地论师、摄论师等。但这些“宗”或“师”,不同于隋唐时代的佛教宗派,他们不一定有相同的师承、共同尊崇的经典,也没有形成前后一贯的成熟学说体系和固定的活动场所。因此,这些“宗”或“师”是指一部经论的理论体系或一个学说的派别,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佛教宗派。
隋唐以来,国家统一,南北文化相互交融,佛教学风渐趋一致,佛教理论日渐成熟,同时,也涌现出了众多博览群经、勇于创新的佛教高僧,创立佛教宗派的条件日趋成熟。
从经济方面来看,寺院经济的高度发达是佛教宗派形成的经济基础。南北朝时期,寺院经济已具相当的规模,隋以后又有新的发展。寺院财产的主要来源,一是统治阶级的大量赏赐和捐献,一是僧众们大规模的自我垦殖。由于得到统治者的经济支持,佛教寺院经济日益强盛,使提倡某一种佛教思想的学者可以长期定居,研究义理,教授学徒,形成别具风格的僧侣集团,为佛教徒们创宗立说、制定教规、设立门庭、师徒传承创造了物质条件。同时,寺院经济的日趋壮大,也产生了庙产的继承问题。祖师去世后,为了使寺院经济和社会地位得以维系和保持,必然要将继承权传给自己的嫡系弟子,这样就形成了世代相承的传法体系,并逐渐产生了有较强排他性的佛教宗派。寺院逐渐被纳入国家的行政体系,僧团流动的空间逐步缩小,僧人的自由往往被限制在有限的寺院里面。以前僧团流动产生的新思想就有可能被体系化,在僧团内部树立正统的权威地位,使得特定寺院的社会影响力或生存能力有所提高。这就会刺激宗派佛教的兴起。

  • 添加微信,提供课题关键词,帮你找

猜你喜欢

热搜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