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留守与非留守农村初中生孤独感对比研究

请输入课题关键词,搜索相关范文

文档下载

网盘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rKvDlELYlvlp2H3eqYh2mw

提取码: zahn


部分内容展示

探究留守与非留守农村初中生孤独感的研究。方法 选用《中学生孤独量表》,在对选择的农村初中生研究对象进行测量,并用T检验、描述性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留守初中生与父母不外出务工的初中生进行比较,他们在孤独感的各个维度之间都存在都存在着明显差异。留守初中生在社交能力知觉(t=-3.057,p=0.002),社交需要未满足(t=-2.929,p=0.004),同伴关系评价(t=-3.265,p=0.001),纯孤独感(t=-3.11,p=0.002)的分数高于于非留守的初中生。结论 1.留守初中生与非留守初中生在同伴关系评价上的差异性最显著。2.留守初中生与非留守积极应对维度存在显著的差异性。3.孤独感和应对方式呈现相关。孤独感总分与应对方式总分及积极应对、积极问题关注和积极情绪关注呈负相关;应对方式的积极应对、积极问题关注和积极情绪关注维度与孤独感总分及其各维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留守;孤独感;更多范文
留守与非留守农村初中生孤独感对比研究
“孤独感”一词最早出现在医学领域,之后便发展到心理学的范畴,一直以来也备受国内外学者们的重点关注。国外学者认为孤独感是一种主观的内心体验,这种体验来自于个体察觉自身在生活中人际关系程度的好坏与预期的交往能力的差别感。随后,学者们又对孤独感这个概念作了更深入的研究。Perlman(1982)等人指出,当个体所处的社交圈较为狭窄或社交关系较为缺乏时,内心所产生的不愉快感受被称作孤独感。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孤独感的研究开始在国内盛行国内学者朱智贤(1989)在《心理大词典》中区别出孤独和孤独感的定义,孤独是指个体主观上的感知觉与整个社会隔绝,并处于只身孤立的心理状态。孤独感是指个体在某种不熟悉或封闭的环境下所存在的一种负面的、消极的情感。如孤单、寂寞。李传银(1999)的研究结果显示,孤独感是个体对自身的人际关系缺乏满意度,自己期待的社交模式与实际交往方式有所落差,从而产生的一种不愉快体验。
国内外对此定义各有差异,但本研究认为都存在基本的共通点:孤独感是一种主观的、负面的、不愉快的情感体验或心理感受,它源于个体对自身的实际社会交往水平与所渴望的社会交往水平的差异,也就是说,由于社交的预期水平与现实水平存在太大的落差而产生的。
学者们从不同的层面对孤独感作了众多的研究,大多数集中从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家庭功能、自尊、人际信任等角度进行探讨。张娟(2008)自编《大学生孤独感问卷》,结果显示,大学生孤独感水平与人际信任水平显著相关,承诺他人的水平越高,遭到拒绝的概率越低;人际信任水平越高,容易被人接受的概率越高。吴捷(2008)的研究表明,老年人所体验到的孤独感来自于与重要的人处于不和睦状态,常感到被忽略与疏远,甚至脱离最基本的亲密关系。年晶、刘爱书(2009)所得结论为:儿童被忽视与其孤独感呈正相关关系,儿童的心理韧性与孤独感呈负相关关系。马利军、胡小燕(2009)的研究结论为,人格类型为焦虑型与内向型的个体孤独感水平较高,外向型与低自尊人格个体孤独感水平较低。曲可佳(2010)认为,个体能够通过社交网络和人际交往影响其内心的孤独感体验。孙晓军等人(2010)研究指出,农村留守儿童的兴趣爱好和与同伴的友谊质量有着密切联系,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非留守儿童的同伴关系能很好地预测其孤独感水平。
有学者的研究显示初中生的孤独感水平并不高。谢华(2008)的研究结果表明,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孤独感状况并不乐观,其在纯孤独感上的得分高于非留守中学生,且差异显著(P<0.05)。另外,其主观体验孤独感水平较高。高静(2010)的研究显示,仍有46.01的初中生具有孤独感体验,这较好地说明了初中生的孤独感处于中等水平。孙经等人(2014)研究发现,中学生普遍存在孤独感,其中轻度孤独感者占33.4%,中度占 14.8%较重占8.0%,严重占5.7%。崔丝雨(2015)的研究中提到,初中生孤独感的总体情况已达到一定的水平,且社交能力的知觉得分较高,说明其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阻碍而导致内心孤独。研究中还提到,性别、年级、生源地存在显著差异。但也有部分学者持有不同的研究结果。常爱霞(2012)在研究中得出结论,初中生的孤独感水平不高,但在性别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且男生得分高于女生。李克玉(2014)在研究中得出结论,初中寄宿生孤独感水平不高,孤独感在年级、父母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等方面差异显著,而在性别与是否独生子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 添加微信,提供课题关键词,帮你找

猜你喜欢

热搜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