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山西省师范院校教育专业本科生学习倦怠调查研究

请输入课题关键词,搜索相关范文

文档下载

网盘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oqUtgDeaAf0rw7ixLMiIUQ

提取码: s5jr


部分内容展示

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产品,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是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学习倦怠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事关大学生自身发展、高校履行自身职责、社会发展进步的问题。本文以山西省师范院校教育专业本科生学习倦怠调查为研究课题,首先,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界定学习倦怠的概念,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然后,编制教育专业本科生实际情况的学习倦怠量表,从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三个维度对山西省师范院校教育专业本科生学习倦怠现状进行调查,总结山西省师范院校教育专业本科生学习倦怠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环境适应力、学习意志力、专业兴趣、学习主动性、学业和就业压力、心理承受力等因素与山西省师范院校教育专业本科生学习倦怠的关系,总结影响山西省师范院校教育专业本科生学习倦怠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解决山西省师范院校教育专业本科生学习倦怠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教育专业;本科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更多范文
山西省师范院校教育专业本科生学习倦怠调查研究
自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培养质量一直被社会各界所质疑和诟病,尤其是大学生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大学生的无目的意识与自由散漫的学习习惯,导致了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难以令人满意。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日益普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职业生涯发展。
本文针对现代大学生的学习现状,对山西省三所师范院校教育系本科生展开调查研究,分析山西省师范院校教育系本科生学习的整体表现及原因,基于实际情况提出一些有效的应对倦怠对策,努力改善学生“学习倦怠”的学习状况。通过研究教育系学生的学习现状,了解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继而从社会、学校、家庭、学生个人层面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这一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习倦怠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与教学效果,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服务社会。此外,探讨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以期对大学教育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学习倦怠”是历来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师范院校本科生“学习倦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现状调查、原因分析及对策三方面。
近年来,大学生“隐性辍学”“学业倦怠”等不和谐现象层出不穷。不少学生对学习出现厌烦、缺乏热情,对周围人群淡漠、“冷暴力”,学业成就感严重下降,进而引发显性的或者潜在的逃避学习的现象就是学业倦怠。肖进(2015)研究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的专业承诺情况总体良好但学习倦怠状况不容乐观。赵文进、刘清梅(2009)研究发现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倦怠总分、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王世嫘(2009)认为高师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已经接近中等水平,情况不容乐观,尤其是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两项表现更为明显。连榕、杨丽娴、吴兰花(2006)调查发现男女性别上的“学习倦怠”有显著差异。
对于上述问题可以总结归纳出三方面原因,一是社会因素,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以及对于本专业就业前景的担忧,二是受生物遗传以及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李德宝、袁橙2016),三是本专业的学习压力(李晓军、周宗奎、范翠英、游志麒2011)。
针对教育系本科生“学习倦怠”产生的原因,大多数学者认为应该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协调学生间的人际关系,减少学生就业压力。此外,引导学生树立学业发展目标,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合理调整教材内容。(李德宝、袁橙2003、肖进2015)。
总体上来看,系统阐述教育系本科生“学习倦怠”的研究相对较少,大多都是覆盖一小部分地区的研究,不同区域、不同高校大学生学业倦怠情况各有不同。因而,具体到山西省师范院校教育系本科生的学业倦怠情况并不能一概而论,有待实证探究。通过对山西省三所师范院校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更深入分析教育系本科生学习倦怠程度和具体情况,基于目前学习状态提出一些有效解决办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与教学效果,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服务社会。
“学习”限定了“倦怠”产生的场所、对象、影响因素及行为表现,因而对其下定义需要对三项限定因素做进一步的分析。首先,倦怠产生的场所应该为有学习存在的地方,因本文研究为山西省师范院校教育专业本科生学习倦怠,因而该场所应该被界定为山西省师范院校,即在山西省师范院校中出现的倦怠现象。其次,倦怠的对象应为学习者,就本文而言即为教育专业本科生。再次,倦怠产生的原因为“缺乏或丧失学习动机,却又不得不为之”的矛盾冲突。“缺乏或丧失学习动机”是一种学生学习倦怠在心理层面的一种消极情绪,但学生在认知上又认为“学习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当其认知和情感上呈现这样一种不平衡状态时,其对学习的态度就会摇摆不定,陷入一种自我矛盾的纠结状态。认知失衡理论认为当主体认知和情感不平衡时,会产生焦虑或压力等情绪体验,焦虑和压力无法通过正常途径解决时,便对其行为产生影响。因而,造成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为其对自身的认知不平衡状态。
本文对学习倦怠定义如下: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因缺乏或丧失学习动机,却又不得不为之,而陷入认知和情感的矛盾,进而产生情绪低落、成就感低等身心体验,最终导致学习懈怠的现象。

  • 添加微信,提供课题关键词,帮你找

猜你喜欢

热搜课题